1、第一第二监护人的不同之处
在法律上,并没严格意义上的“第二监护人”的称谓。
1.事实上,大家常说的第一监护人一般指的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,即其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作为未成年人的最重要监护人,承担着主要的监护职责。
2.在没第二监护人这一说法的首要条件下,大家更多讨论的是监护人的顺位问题,而非第一监护人与第二监护人有什么区别。
3.当爸爸妈妈健在且具备监护能力时,他们就是孩子的唯一法定监护人,也就是第一顺位监护人。
2、第一顺位和第二顺位监护人说明
依据《民法典》的有关规定,大家可以明确监护人的顺位问题。
1.爸爸妈妈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顺位监护人。这意味着,只须爸爸妈妈健在且具备监护能力,他们就应当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职责。
2.在某些特殊状况下,如爸爸妈妈已经死亡或者没监护能力时,就需要由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。
3.祖爸爸妈妈、外祖爸爸妈妈便成为第二顺位监护人,紧随其后的是兄、姐等近亲属或其他想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。
4.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,其监护人的顺位也有所不同,但同样遵循法律规定的顺序。
3、监护人顺序及法定责任规定
法律快车提醒你,监护人的顺序及法定责任在《民法典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。
1.爸爸妈妈作为第一顺位监护人,承担着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职责,他们应当为被监护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,确保其健康成长和教育。
2.当第一顺位监护人没办法履行监护职责时,如因死亡、丧失监护能力等缘由,第二顺位监护人便需依法承担起相应的监护责任,这包含继续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,确保其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。
3.监护人还有义务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,维护其人格尊严,不能虐待、丢弃被监护人,若监护人违反法律规定,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,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